消防应急灯具是海口建筑安全的“生命线”,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火灾逃生效率。海口市通过“生产-销售-使用”全链条监管,构建了严密的消防安全网。
在生产环节,监管部门依据《消防应急灯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(2024年版)》,对灯具的外观、标志、基本功能、电压波动性能等9项指标进行严格检测。例如,灯具需在断电后0.25秒内自动切换至应急模式,且持续供电时间不少于90分钟;外壳防护等级需达到IP30,防止灰尘进入导致短路。2021年海口市抽查中,海南雷特照明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的“LT-NLZD-Ⅰ1LRE3W”应急标志灯因“应急转换时间超标”被责令整改,凸显了监管的严格性。
销售环节,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消防部门开展专项整治,重点查处无证经营、假冒伪劣产品。2016年,海口三部门联合行动,查获一批冒用“3C”认证的应急灯具,其电池容量不足标称值的50%,存在重大安全隐患。此外,监管部门还要求商家建立销售台账,记录产品批次、购买方信息,实现“可追溯管理”。
使用环节,消防部门将应急灯具纳入建筑消防验收范围,要求灯具安装位置符合规范(如疏散指示标志距地面高度不超过1米,间距不超过20米),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。例如,海口某商场因未定期检查应急灯具电池,导致火灾时灯具失效,被处以5万元罚款,并责令限期整改。
技术监管也在升级。海口市正在推广“智慧消防”系统,通过在应急灯具中安装物联网传感器,实时监测灯具状态(如电量、故障),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平台。一旦发现异常,系统自动推送警报至物业和消防部门,实现“早发现、早处置”。
未来,海口将进一步完善消防应急灯具监管体系,通过加强部门协作、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、开展公众宣传教育等措施,筑牢建筑安全的“最后一道防线”。